推广 热搜:     行业  设备  企业  上海  公司  系统  中国  机械 

名家谈 | 归有光:好的文章,必抒写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体验

   日期:2024-10-27     移动:http://shink.cs-ej.cn/quote/10872.html

  

  本 文 约 2000  字

  阅 读 需 要

   3 min

  —

  文 | 董娜

  

  归有光(1506—1571),字熙甫,号震川,世称“震川先生”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九岁能文,功名却很不顺利,60岁才考中进士。归有光是明代卓有成就的散文家,他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的文风,主张作文应取法唐宋,但须有自己的特色,与王慎中、唐顺之、茅坤等称为“唐宋派”。

  为了应对考试,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太多的“伪写作”:机械地背诵记忆写作素材,照着写作模板生硬地填充,收集摘录别人的看法不假思索地直接当成自己的观点。

  作为语文老师,我更希望同学们关注真实的生活和社会,抒写真实的内心和自我,就像归有光写《项脊轩志》那样,真实自然、质朴清新、感情真挚、毫不装腔作势。

  01

  以传神的文字,记录平凡的生活

   

  《项脊轩志》记录的,是最平凡的日常生活。然而作者以极传神的文字,真切地展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、神态举止。几个典型的细节和场面,虽寥寥数笔,却让人感受到浓厚而真实的生活气息。

   

  文章从“家有老妪”入手,写已经去世的母亲。这位老乳母,是母亲的婢女,母亲生前待她很好。母亲早故,人不在了,老乳母却时时提起。于是,母亲的温柔形象,和往日温暖而如今想起又觉悲从中来的场景,就真真切切展现在了老乳母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中。

   

  老乳母说:“某所,而母立于兹。”曾经啊,你的母亲就站在这儿。脑海中,回忆里,母亲就鲜活地站在那里,身后有阳光,脸上有微笑。

   

  图|全景视觉

  老乳母又说:“汝姊在吾怀,呱呱而泣;娘以指扣门扉曰:‘儿寒乎?欲食乎?’”母亲用手指轻轻地敲门,又轻轻地问:孩子是觉得冷吗?还是饿了呢?温柔的母亲,问出了许许多多母亲常常问起的问题,而这最平凡的日常,又成为人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回忆。

   

  文中还写到了祖母。有一天,祖母来看望日日在项脊轩读书的作者,对他说:“吾儿,久不见若影,何竟日默默在此,大类女郎也?”祖母,一个慈祥和蔼的奶奶,语气缓慢而亲切,诙谐而深情。

   

  临走时,祖母“以手阖门,自语曰‘吾家读书久不效,儿之成,则可待乎!’”祖母慢慢地关门,一边关门一边喃喃自语,有喜悦,也有对孙子的赞许和期望。想来,这个平日里有些孤独的老人,会常常想起她的孙子,也会常常喃喃自语吧。而这又是多少老人,都熟悉的日常呢。

   

  图|全景视觉

  02

  用凝练的语言,表达真挚的情感

   

  作者以传神的文字,记录了看似平凡,实则感人肺腑的日常生活。字里行间,又饱含深情。

   

  在项脊轩里,很多人和事,都是作者时时追怀、难以忘却的,尤其是他所挚爱和怀念的先大母、先母和亡妻。这份真挚的情感,作者表达得极为凝练而值得回味。

   

  怀念亡妻时,作者先回忆了往昔最平凡普通的日常:妻子嫁过来,时常到轩中,有时问一些古代的事情,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。这温馨的画面里,有妻子对丈夫的仰慕爱恋,也有长情的陪伴。

   

  妻子回娘家探亲,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:“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,什么叫阁子呀?”想来妻子回娘家,会时时跟妹妹们讲述自己与爱人相伴的幸福时光;想来妹妹们听过,也十分羡慕这样神仙眷侣般的爱情和婚姻。

   

  回忆起来,作者心中必定是一半温暖甜蜜,一半怅惘悲伤。

  

   图|全景视觉

  没有一个字直言情感,却把这份真挚渲染到了极致,让读者读来,心绪久久不能平静。

   

  这一点,集中表现在最为人赞赏的结尾: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”睹物伤怀,物是人非,作者是有无数次,看着窗外的枇杷树陷入深深的回忆吧。

   

  我们又何尝没有类似的经历,何必次次都用别人的故事和看法,来写自己的人生呢?

   

  03

  借清晰的脉络,整理纷繁的思绪

   

  家庭失和、家族衰败、仕途失意、母逝妻亡,作者归有光的人生“多可喜,亦多可悲”。然而在表达、记录这样繁复的思绪时,脉络却非常清晰。

   

  首先,作者用一间旧屋做线索,从项脊轩起,至轩前的枇杷树止,在旧屋的变迁中展现人物、事件,寄托情思。

   

  图|全景视觉

  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志趣,祖母、母亲、妻子曾经的身影和音容,“多可喜,亦多可悲”的往事,都以这间“室仅方丈,可容一人居”的小小书斋为圆点而记录下来,做到了“形散而神不散”。

   

  循此线索,先喜后悲。而与此同时,文中的悲,也有着清晰的层次。

   

  家庭失和,诸父分家,“庭中始为篱,已为墙”,本来整齐的庭院,成了一片嘈杂混乱。这是“可悲”者之一,作者把悲伤放在心里。

   

  更深一层的悲伤,是老乳母的深情回忆勾起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念,终而“语未毕,余泣,妪亦泣”。这是“可悲”者之二。

   

  然而,比这“泣”更无法克制的悲伤,是先大母对自己的爱抚、期望和教诲仍历历在目,拿来象笏时,“他日汝当用之”的话语仍回荡在脑海中,自己却一再科考失利,深感辜负与愧疚,百感交集、悲痛万分,最后“长号不自禁”。这是“可悲”者之三。

  

   图|全景视觉

  可是啊,脸上的眼泪远不是悲伤的尽头。最后的悲伤,成了一个定格的画面:作者看着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出神,满眼的回忆,满心的泪水。

   

  层层推进的情感,让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,让人不禁联想自己的生活和过往。好的文章必是如此,抒写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体验,而绝不是装腔作势的无病呻吟。

  -END-

  董娜,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,现为中学语文教师,呼和浩特市教学能手、学科带头人,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、国家级期刊,在“我的中国梦”、“龙门杯”等全国中小学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写作指导奖、优秀辅导老师奖。 

  

  责编丨张子清

  实习编辑 | 张琼

  版权声明

  本文系“读者·新语文”独家稿件。

  可发布于“读者·新语文”旗下各大媒体平台,版权及解释权归“读者·新语文”所有。

 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  本授权只针对“读者·新语文”原创文字内容。涉及非原创内容、图片、音视频等第三方合法权利的授权,请自行联系相关权利方单独授权。

 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观点。

  原创稿件凡经“读者·新语文”使用,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,“读者·新语文”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,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。

  

  

  

  

  (点击图片跳转到相应文章)

  感谢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 

  如需转载,请在后台回复“转载”获取授权

  长按识别二维码 关注读者·新语文

  您身边的中小学阅读写作教育专家

本文地址:http://b520j1985.cs-ej.cn/quote/10872.html    成事e家 http://b520j1985.cs-ej.cn/ , 查看更多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
相关行业动态
推荐行业动态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鄂ICP备2020018471号